宋黃庭堅書筆陣圖說 卷 黃庭堅 , 21x85.8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書法
文物統一編號 故書000398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作品號 故書00039800000
品名 宋黃庭堅書筆陣圖說 卷
Diagram of the Brush Battle
分類 法書
作者 黃庭堅
書體 行楷書
數量 一卷
作品語文 漢文
釋文 王羲之筆陣圖說。夫紙者陣也。筆者刀鞘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本領者將軍也。心意者副將也。結構者。謀也。颺筆者。吉凶也。出入者。號令也。屈折者。煞戮也。夫欲書者。先乾硯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筭子。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爾。昔宋翼常作此書。鍾翼繇之弟子。乃吒之。翼遂三年不敢見繇。潛心改蹟。每畫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點。常隱鋒而為之。又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書。又之從兄洽處。見張芝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歲月耳。羲之遂改本師。新於眾碑焉。遂成書。爾藏之石室。千金勿傳非其人也。永和十二年四月十二日書。學書須要胸中有道義。又廣之以聖哲之學。書乃可貴。若其靈府無程。政使筆墨不減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書以質厚為本。古人論書以沈著痛快為善。唐之書家稱徐季海。書如怒猊抉石。渴驥奔泉。其大意可知。凡書之害。姿媚是其小疵。輕佻是其大病。直須落筆一一端正。最忌用意裝緩(點去)。便不成書。余嘗評西臺書。所謂字中有筆者也。字中有筆。猶禪家胸中有眼。他人聞瞠若。惟子瞻一聞便欣然耳。學書欲先知用筆之法。欲雙鈎迴腕。掌虛指實。以無名指倚筆則有力。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大抵書字欲如人有精神。細觀之則部位皆中度耳。鍾陵黃庭堅。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1x85.8
隔水一 12.4
隔水二 11.8
拖尾 21x79.2
隔水三 12.4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拖尾

題跋資料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題跋 彭年 拖尾 山樵彭年拜手書。 楷書 嘉靖十年春二月花朝日。文彭。王榖祥。石岳。陸治。許初。王守。同觀于東禪寺東房之天機精舍。山樵彭年拜手書。
印記: 彭年
題跋 吳奕 拖尾 延陵吳奕 行書 黃山谷為宋代第一法書。得其殘編斷柬。便足稱狐腋之裘。連城之璧。況此卷又得右軍之遺意乎。其為世稱賞是同余心耳。余閱之仰羨不已。而識之也。更系以一絕。自古高人筆墨緣。揮毫落紙重人寰。今朝得展黃公妙。消盡人間一段閑。延陵吳奕。
印記: 吳奕
題跋 祝允明 拖尾 枝山允明時嘉靖十一年六月八日在桃花菴中 草書 書學無法。即禿筆成塚難傳於後。此右軍筆陣圖之傳。良有以耳。山谷亦以得其法而書之。故此卷較其平日所書更佳。前已經諸賢賞鑒佩稱許之。可見博古家之學識。自同其一也。今晚暑氣稍清。披卷對此。即羲皇上人不過爾爾。枝山允明時嘉靖十一年六月八日在桃花菴中。
印記: 祝允明印、枝山祝氏
題跋 唐寅 拖尾 晉昌唐寅拜觀 行書 晉昌唐寅拜觀。
印記: 唐寅私印、唐白虎
題跋 文徵明 拖尾 徵明識。時年八十一。 行書 作書者須自立一門戶。迺可傳世。黃涪翁之謂也。是卷書王逸少筆陣圖。而自露一種超曠不羈之趣。非得力于古人者。不可下腕耳。徵明識。時年八十一。
印記: 文徵明印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作者印記 黃庭堅印
鑑藏寶璽 乾隆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養心殿鑑藏寶
鑑藏寶璽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乾隆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宣統御覽之寶
收傳印記 補菴
收傳印記 水清宮道人
收傳印記 華氏劍光閣珍藏印
收傳印記 宜爾子孫
收傳印記 子孫寶之
收傳印記 浚明
收傳印記 安定仲子
收傳印記 瘦人
收傳印記 不染居圖書記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初編(養心殿),上冊,頁540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2
參考書目 林莉娜、陳建志、鄭淑方,〈宋黃庭堅書筆陣圖說 卷〉,收入《明四大家特展-唐寅》(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4.07),頁238-239、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