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書法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書000390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
作品號 | 故書00039000000 | |
品名 | 宋黃庭堅書李白詩 卷 | |
分類 | 法書 | |
作者 | 黃庭堅 | |
書體 | 草書 | |
數量 | 一卷 | |
作品語文 | 漢文 | |
釋文 | (缺前八十字)。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迴縈。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遺松(遺松。本集作松風)聲。銀鞍金絡到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飡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當筵歌吹(歌吹。本集作意氣)凌九霄。星離雨散不終朝。分飛楚關山水遙。余既還山尋故巢。君亦歸家度渭橋。君家嚴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虜。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輪不道羊輪(點去)腸苦。行來北京(京。本集作涼)歲月深。感君貴義輕黃金。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簫鼓鳴。微波龍鱗莎草綠。興來攜妓恣經過。其若楊花似雪何。紅妝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寫翠娥。翠娥嬋娟初日暉。美人更唱舞羅衣。清風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繞行雲飛。此時行樂難再遇。西游因獻長楊賦。北闕青雲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渭橋南頭一遇君。酇臺之北又離羣。問余別恨今多少。落花春暮爭紛紛。心先輩言(上三字點去)亦不可盡。情亦不可極。呼兒長跪緘此辭。寄君千萬(萬。本集作里)遙相憶。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37.8x404.2 | |
隔水一 | 13.1 | |
隔水二 | 3.6 | |
隔水三 | 3.6 | |
隔水四 | 12.7 | |
拖尾 | 93.4 | |
隔水五 | 12.9 | |
前隔水綾本 | 37.8x3.6 | |
附紙 | 36.5x25.9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紙 | |
拖尾 | 紙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題跋 | 張鐸 | 拖尾 | 元貞乙未。烈子野人張鐸。書於三山英達坊為己堂。 | 行楷書 | 有董君祥者。手攜草書一幅。自云沉埋塵中。人鮮能辨。今求教而就贈君。余拂拭展玩。驚喜歎異。謂君祥曰。此山谷真跡也。居無何。閩士李明父來訪。出而示之。明父隨曰。李太白詩也。前猶有文。惜乎斷簡耳。及觀全帙。乃知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之作。考其遺落。凡八十字。噫。雖豫章之筆。無以復加。然謫仙之詩不可不補。故足而紀之。深有望於珠還劍合之時。他日果如吾言。豈不為盛事也哉。其辭曰。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海內賢豪青雲客。就中與君心莫逆。回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夢思。不忍別。還相隨。相隨。下接(小字)迢迢訪仙城。元貞乙未。烈子野人張鐸。書於三山英達坊為己堂。 | |
印記: 張鐸 | ||||||
題跋 | 前隔水 | 楷書 | 宋黃庭堅摹唐李白詩稿草聖卷。 | |||
題跋 | 畢瀧 | 附紙 | 草書 | 山谷別集有此君軒詩跋云。余既追韻作此詩寄周彥。周彥抄本送元師。元師更欲得余手寫。因為作草書。近士大夫罕得古法。但弄筆左右纏繞。遂號為草書耳。不知與蝌蚪篆隸同法同意。數百年來惟張長史永州狂僧懷素及余三人悟此法耳。蘇才翁有悟處而不能盡其宗趣。據其自鳴得意方之旭素。觀此卷之妙。信不誣也。此卷余得之維揚人家。俗眼鮮有識者。細玩其用筆之妙。真有蝌蚪篆隸之法在。即有明一代善草如張南安解學士劉僉憲祝京兆諸公。不能望其肩背也。寶之寶之。竹癡記。 | ||
印記: 澗飛、靜逸、竹癡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嘉慶鑑賞 |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
鑑藏寶璽 | 寶笈三編 |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 |
收傳印記 | 天曆之寶 | |
收傳印記 | 柯氏敬仲 | |
收傳印記 | 句曲外史 | |
收傳印記 | 姜紹書印 | |
收傳印記 | 姜氏二酉家藏 | |
收傳印記 | 韓世能印 |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印 | |
收傳印記 | 子京父印 | |
收傳印記 | 畢瀧澗飛氏藏印 | |
收傳印記 | 畢瀧審定 | |
收傳印記 | 畢瀧祕藏 | |
收傳印記 | 清賞 | |
收傳印記 | 三吳張氏 | |
收傳印記 | 旬言 | |
收傳印記 | 燕翼堂 | |
收傳印記 | 袁□□□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第三冊,頁1427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