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蒙芝蘭室圖 卷 王蒙 , 27.1x85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藏品類型 繪畫
文物統一編號 故畫001538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作品號 故畫00153800000
品名 元王蒙芝蘭室圖 卷
The Orchid Shrine
分類 繪畫
作者 王蒙
數量 一卷

典藏尺寸 【位置】 【尺寸】(公分)
本幅 27.1x85
隔水一 13.8
引首 27.1x56.2
隔水二 12.6
隔水三 12.6
拖尾 27.1x436.7
隔水四 14.3
拖尾五 27.1x106.6

質地 【質地位置】 【質地】
本幅
拖尾
引首

題跋資料 【題跋類別】 【作者】 【位置】 【款識】 【書體】 【全文】
作者款識 王蒙 本幅 寶石泉壑 篆書
作者款識 王蒙 本幅 王蒙畫 篆書
印記: 黃鶴山樵
題跋 俞和 拖尾 俞和書 行書 苾蒭香草也。西土以名僧。言其芳薌遠被。薰襲群草。氣變形隨。亦由僧之化俗。使其改惡從善也。楚騷以荃蕙比君子。蕭艾喻小人。舉世皆愛荃蕙。而惡蕭艾。古今人情之所同。固無間於遐邇也。薰猶不可以錯糅。言君子小人不可以同處也。靈均辭微而指遠。至如采三秀於山間。紉秋蘭以為佩。言善人君子終身親近不可違也。古諺有之。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與之俱化。夫芝瑞草也。一莖五色。三秀九歧。菌生嵩華丹厓之上。食之者千歲不老。蘭香草也。綠葉紫莖。丹葩玉茁。越山楚澤。幽芳襲人。此二物草中之瑞而香者也。集而為室。壇壁楣撩。無非芝蘭。雖以菉葹之滋蔓。荼蕕之苦臭。淹漬既久。安得不漸其瑞。而染其香哉。今以剛愎之資。柔佞之質。得與聖賢久處。服其衣冠。聽其言辭。周旋禮樂。左右規矩。惡得不與之均化哉。遠而西土。近而中國。聖賢之教人。每取喻於草木。蓋使之易曉而樂於從善也。錢唐有大苾茤曰。古林昌公幼。祝髮於寶石山。律戒精嚴。智慧明了。金函秘典。日誦萬言。於是分淨慈之半席。主法會之坐原。暮年築室於城之東。偏繪塑大覺金身。圓通素像。歌唄讚頌。不舍晝夜。乃闢西清。離立奇石。移植紫藟。樹列蘭蓀。倚檻則清心濯目。憑軒則衣芳佩馨。光淪日月。香動微飈。古林於時。宴坐室中。招諸徒立廡下。語其法嗣善福曰。樹以芝蘭。所以集善友也。芝蘭名室。所以成就於己也。從香起觀。因義了心。推一義而崇萬義。窮萬法而歸一法。理事既除。法塵俱淨。此覺皇之教也。汝能因芝蘭之香瑞。纚類尋源。當為優缽羅芬陀利。乃天人愛見之奇華。無盡根刪。陀羅樹為救世清涼之妙藥。苟能如是。返觀從起。實因芝蘭之室。有以啟之也。弟子再拜曰。唯余聞而歎曰。是苾茤者。可謂善教人者矣。因香草之漸流也。而知芝蘭可以化質。復馴致乎。悅世救人。及其至也。則此心之芳香。不假外物。無復形穢。將普薰一切。世界奚止事一室哉。王蒙於是乎記。俞和書。
印記: 紫芝生、俞和之印
題跋 守仁 拖尾 夢觀守仁呵冰於京寺西窗下 行書 南屏陽覓舊林丘。繞砌芝蘭一室幽。楚國騷人甘寂寞。謝家子弟漫風流。芳名藉藉群公表。祖意明明百草收。多少身居鱸魚肆。有誰能向此中遊。夢觀守仁呵冰於京寺西窗下。
印記: 一鉢生涯
題跋 來復 拖尾 豫章蒲菴來復 行書 不著維摩獅子床。芝蘭為友產清香。商巖采到連莖瑞。楚畹傳來奕葉光。春雨苾蒭還並秀。曉風簷蔔每同芳。也知臭味通玄化。物我冥觀與世忘。豫章蒲菴來復。
印記: 來復
題跋 慧隱 拖尾 上竺住山慧隱八十二歲書 楷書 採芝可補飢。紉蘭代瓊珮。商山與汨羅。清聲喧宇內。古林自儀之。靈襟無罣礙。天游總無垠。境靜衹園對。上竺住山慧隱八十二歲書。
題跋 德祥 拖尾 南屏德祥 室中交主伴。室外列芝蘭。氣味投知己。根莖託歲寒。二難華並耀。三友雪同看。老子聞香眼。從來不受瞞。南屏德祥。
印記: 波羅蜜室
題跋 危素 拖尾 臨川危素 行書 築室古城曲。樹此蘭與芝。異芳間奇石。宛有山林姿。芝蘭日長茂。離披滿前墀。綠葉法朝露。五色含晴暉。道人方燕坐。境寂神不馳。色香了無取。眼鼻忽若遺。嗟予老京客。無地結茅茨。浩歌望江水。白雲有餘思。臨川危素。
印記: 太樸
題跋 夷簡 拖尾 南屏山人夷簡 行書 不以芝療飢。豈用蘭為佩。芝秀蘭自馨。植此一室內。道人結習盡。與物了無礙。白晝敞禪扉。群峰遠相對。南屏山人夷簡。
印記: 南屏夷簡
題跋 徐一夔 拖尾 始豐徐一夔 楷書 草中惟有芝蘭好。不數宜男指佞賢。近喜亦從蕭寺種。誰云獨許謝庭專。尋常道氣留君子。窈窕風姿媚佛天。何用旃檀林下住。只將瀟洒度年年。始豐徐一夔。
題跋 如蘭 拖尾 如蘭 行書 芝蘭百本遶階墀。曄曄璚英間玉蕤。楚畹光風搖綠葉。漢廷春雨長銅池。香飄衣袂堪紉佩。味入齋廚足療飢。謝氏芳華歸寶石。封胡羯末宛同時。白雲峰。如蘭。
印記: 有章
題跋 白笵 拖尾 錢唐白笵 行書 禪扃閟幽寂。石室生清芬。奇葩雜芳樹。藹然衹園春。如何尋犬間。迥與人寰分。聲聞已知妄。色相元非真。願以甘露枝。淨洒濁世塵。餘芳倘可即。相從問正因。錢唐白笵。
印記: 虎林逸民
題跋 宇文公諒 拖尾 京兆宇文公諒 行書 紫芝采為食。幽蘭紉作佩。聊復四薰脩。庶幾堪傲世。一室靜生香。諸塵自融會。蒲團禪燕餘。經卷了空外。嗒然吾我忘。惟云有三際。京兆宇文公諒。
印記: 京兆宇文公諒子貞章、苔東耕隱
題跋 宋璲 拖尾 金華宋璲 隱居結蓮社。地僻無人聲。瑤草穿堦綠。幽蘭入夢清。吟詩憐楚澤。分坐憶南屏。色暎千華偈。香同九畹英。何當風月下。相對說無生。金華宋璲。
題跋 陶宗儀 引首 陶宗儀 芝蘭室。陶宗儀。
印記: 陶氏九成

印記資料 【印記類別】 【印記】
鑑藏寶璽 乾隆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石渠寶笈
鑑藏寶璽 御書房鑑藏寶
鑑藏寶璽 乾隆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嘉慶御覽之寶
鑑藏寶璽 宣統御覽之寶
收傳印記 天籟閣
收傳印記 墨林祕玩(重一)
收傳印記 退密(重三。半印二)
收傳印記 墨林子(重二)
收傳印記 項子京家珍藏 (重三。半印一)
收傳印記 項叔子(重二)
收傳印記 寄傲(重二。半印一)
收傳印記 項元汴印(重一)
收傳印記 所藏(半印。重二)
收傳印記 項墨林父祕笈之印(重二)
收傳印記 項墨林鑑賞章
收傳印記 檇李
收傳印記 子孫世昌(重二。半印一)
收傳印記 神游心賞(重一)
收傳印記 考古證今(重一)
收傳印記 子京父印(重二。半印一)
收傳印記 墨(半印。重四)
收傳印記 林(半印。重四)
收傳印記 平生真賞(重一。半印一)
收傳印記 虛朗齋(重三)
收傳印記 子京(重三)
收傳印記 墨林主人
收傳印記 檇李項氏士家寶玩
收傳印記 神(半印)
收傳印記 品(半印)
收傳印記 若水軒
收傳印記 子孫永保(重一。半印一)
收傳印記 靜菴
收傳印記 (半印不識)

主題 【主題類別】 【主題(第一層)】 【主題(第二層)】 【主題說明】
次要主題 建築 齋館 芝蘭室
次要主題 建築 房舍
其他主題 山水
其他主題 山水 溪澗、湍泉
其他主題 山水 瀑布
其他主題 人物 高士(士人、隱士) 高士
其他主題 人物 侍從(侍女、童僕) 侍從、童僕
其他主題 佛道人物 僧(和尚、尼姑) 和尚
其他主題 樹木
其他主題 花草
其他主題 花草 藤蘿
其他主題 器用 傢俱(屏風)
其他主題 器用 花器

技法 【技法】 【技法細目】
寫意
皴法
人物衣紋描法(粗細線條)

參考資料 【類別】 【參考資料】
收藏著錄 石渠寶笈初編(御書房),下冊,頁1051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39
收藏著錄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七冊,頁381-389
內容簡介(中文) 王蒙(西元一三○八至一三八五年),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字叔明,號黃鶴山樵。趙孟頫外孫,畫師孟頫,又汎及唐、宋諸名家。生平少用絹素,多於紙上寫之。每得意之處,墨彩濃古,常用數家皴法,逐次填劄,山石樹木多至數層重疊 此圖描繪錢塘昌姓高僧所設之佛室,園中遍植芝蘭,幽蘭生清香,淨洗濁世廛。藉此芝蘭名室廣結善友。此卷畫皴用牛毛,點苔用鼠足,筆墨蒼潤;山石樹木層??充塞滿幅,有古雅拙撲之趣。
內容簡介(英文) Wang Meng (style name Shu-ming, sobriquet "Woodcutter of Yellow Crane Mountain") was a native of Wu-hsing, present day Soochow. The grandson of Chao Meng-fu, he successfully absorbed Chao's methods, and further assimilated the fortes of T'ang and Sung masters, eventually becoming one of the "Four Masters of the Yuan". Throughout his career, Wang seldom used white silk, but preferred to paint on paper. A pleasing composition to him was one in which varying tones of ink dots and color filled the entire painting surface with layer upon layer of rich textures, imparting an aura of ddark antiquity. This work depicts the Buddhist shrine set up by a high-ranking monk, surrounded with ling-chih fungi and orchids whose fragrance permeates and purifies this sullied world. Through its wide renown, the shrine extend benevolent welcome to all virtuous visitors. Brushwork entails several descriptive techniques. Moss is dotted in the 'rat-foot' method, which is used frequently for pines, and smooth rock surfaces are depicted by the 'cattle-hair' stroke. The scene, at once hoary and ancient, yet moist and fresh, was executed in layers of dense brush effects that completely fill the composition.
參考書目 1.邱士華,〈雅集型齋室圖 — 王蒙〈芝蘭室圖〉研究〉,《故宮學術季刊》,第二十二卷第四期(2005年夏),頁61-82。
參考書目 林宛儒,〈元王蒙芝蘭室圖 卷〉,收入《以文會友-雅集圖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9.10),頁110-11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