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繪畫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0290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
作品號 | 故畫00029000000 | |
品名 |
元王蒙秋山簫寺圖 軸 Temple in the Autumn Mountains |
|
分類 | 繪畫 | |
作者 | 王蒙 | |
創作時間 | 元順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 | |
數量 | 一軸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142.4x38.5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紙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作者款識 | 王蒙 | 本幅 | 至正壬寅(西元一三六二年)秋七月。吳興王蒙。在蓬蓽居為復雷鍊師畫。 | 楷書 | ||
印記: 王蒙印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御題 | 行書 | 秋山作四鄰。蕭寺枕嶙峋。愛此無中色。留將幻裡真。蒼松原不老。碧水自離塵。驢背獨歸客。何如蓮社人。御題。 | |
印記: 乾隆宸翰、幾暇臨池 | ||||||
題籤 | 清高宗 | 題籤 | (文不錄。) | |||
印記: 乾隆宸翰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乾隆鑑賞 |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
鑑藏寶璽 | 重華宮鑑藏寶 | |
鑑藏寶璽 | 樂善堂圖書記 |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宣統御覽之寶 | |
收傳印記 | 琴書堂 | |
收傳印記 | 真賞 | |
收傳印記 | 都尉耿信公書畫之章 | |
收傳印記 | 宜爾子孫 | |
收傳印記 | 丹誠 | |
收傳印記 | 公 | |
收傳印記 | 信公珍賞 | |
收傳印記 | 珍祕 | |
收傳印記 | 會侯珍藏 | |
收傳印記 | 程邃 | |
收傳印記 | 晴雲書屋珍藏 | |
收傳印記 | 安氏儀周書畫之章 |
主題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山水 | 秋景 | ||
主要主題 | 樹木 | 松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山徑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江河、湖海 | 江河 | |
其他主題 | 山水 | 瀑布 | ||
其他主題 | 人物 | 行旅 | ||
其他主題 | 樹木 | |||
其他主題 | 走獸 | 騾.驢 | 驢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房舍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寺廟 | ||
其他主題 | 建築 | 橋 |
技法 | 【技法】 | 【技法細目】 |
寫意 | ||
皴法 | 披麻皴 | |
苔點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初編(重華宮),下冊,頁794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五),第三冊,頁213-214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四冊,頁357-358 | |
參考書目 | 1.蔣復璁,〈王蒙秋山蕭寺圖〉,收入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元四大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5年初版,1976年二版,1984年三版),頁65-66。 | |
內容簡介(中文) | 王蒙(西元一三○一—一三八五年),浙江吳興人。字叔明,號香光居士、黃鶴山樵。趙孟頫外孫,畫得趙氏法而能自立面目,善繪畫,長詩文。 至正二十二年(一三六二年),王蒙在鄒復雷的蓬蓽居作這幅畫。畫中墨色由淺而深,用焦墨的地方甚多。皴紋的用筆非常繁複,而毫不紊亂,特別能表現出山林茂密蒼鬱的感覺。 | |
內容簡介(英文) | Wang Meng (style name Shu-ming, sobriquets Hsiang-Kuang chu-shih, and Huang-ho shan-chiao) was a native of Wu-hsing, Chekiang. He was the maternal grandson of Chao Meng-fu, and in the area of painting, was greatly influenced by his grandfather. Wang Meng became a very accomplished painter, and he was also skilled in composing poetry. In 1362, when Wang Meng was in the residence of Tsou Fu-lei, he executed this work. Wang Meng’s use of ink ranges from light to dark tones, with a predominance of thick, scorched ink. His layers of dots and strokes are interwoven in extreme complexity, yet are very clear and orderly. This painting especially evokes the atmosphere of profundity which dense, verdant and dark forest scenes may arouse. |
推薦
驗證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