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
作者款識 |
倪瓚 |
本幅 |
橘窗春雨夜。剪燭坐良宵。石上苔文濕。堦前蕙草消。池塘幽夢遠。鄉國美人遙。古樹蒼藤合。題詩不自聊。老鐵自山陰來。喜晤作此。辛卯(西元一三五一年)三月望。瓚。 |
行楷書 |
|
|
題跋 |
姚綬 |
本幅 |
成化丙申(西元一四七六年)。荊溪道中題。雲東逸史綬。 |
行書 |
樹影離離岸草青。江雲漠漠遠山橫。輕舟明月毘陵路。恍遇仙人醉玉罌。成化丙申(西元一四七六年)。荊溪道中題。雲東逸史綬。 |
|
印記:
賜進士、公綬、古柱下史 |
|
題跋 |
張靈 |
本幅 |
正德庚辰(西元一五二0年)四月十又六日。記於永嘉寓齋。張靈。 |
行楷書 |
雲林畫從洪谷子得手。故筆致矯健不群。其所製見重於世。得其尺幅。珍如璠璵。江南人以有無論清俗。由其人品高古。非繢事同日而語也。與陳惟寅昆季最友善。會稽楊廉夫亦最契厚。此幅蓋為廉夫所作。更有和章。并惟允題句。誠合璧也。姜太常家藏舊物。出示賞玩。相對竟日。何幸如之。且喜紙素完好無缺。尤見奇珍之流傳。人間俱慎重藏之耳。正德庚辰(西元一五二0年)四月十又六日。記於永嘉寓齋。張靈。 |
|
印記:
張靈 |
|
題跋 |
陳汝言 |
本幅 |
陳汝言識 |
行書 |
清詩蕭散疎仍密。淡墨淋漓瘦更腴。三絕真堪入三昧。令人相對憶倪迂。余與雲林子別久矣。偶見茲圖。因題如右。陳汝言識。 |
|
印記:
汝言之印 |
|
題跋 |
楊維禎 |
本幅 |
鐵篴道人楊維禎 |
草書 |
篝燈共聽蕭蕭雨。已是催花二月過。點墨喬柯渾漫興。研山忽覺蘚紋多。鐵篴遂道人楊維禎。 |
|
印記:
鐵史 |
|
題跋 |
汪砢玉 |
本幅 |
菰蘆中人汪砢玉 |
行楷書 |
余家所藏倪高士畫。不下十餘軸。俱屬精品。自以為收藏倪畫。無如余家矣。昨黃規仁持是幅來。以白鏹百金。更以弇州四部稿易之。畫之暢快生動。尤是雲林出色之作。當為秘篋甲觀。喜而記之。菰蘆中人汪砢玉。 |
|
印記:
汪砢玉氏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辛丑(西元一七八一年)暮春月幾望御題 |
行書 |
樹無曲直皆真性。山有淡濃總逸情。何必刻舟求六法。此生不以畫稱名。辛丑(西元一七八一年)暮春月幾望御題。 |
|
印記:
古稀天子之寶、猶日孜孜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辛丑(西元一七八一年)中秋後四月御跋 |
行書 |
疊嶂試為倣山意。叢枝未寫置林情。有餘不盡託閒想。認影求真惡浪名。偶得佳紙倣此㡧筆意作橫卷。以限於邊幅。寫山不寫樹。而墨章水暈頗為雲林簡逸之致。即用題此幀。句韻成什。並書於此。辛丑(西元一七八一年)中秋後四月御跋。 |
|
印記:
乾、隆 |
|
題跋 |
清高宗 |
詩塘 |
|
|
氣韻天成。
|
|
印記:
乾隆御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