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
作者款識 |
王淵 |
本幅 |
若水王淵寫 |
隸書 |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
行書 |
一月印千江。千江一月影。曰是已落非。雖寒卻弗冷。水掬還離。風吹散復整。云何以言詮。妙在虛無境。 |
|
印記:
叢雲、乾隆宸翰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
行書 |
不託小山託秋渚。淡靄輕煙自吞吐。無根恰合月中生。吳剛那問園與圃。影籠瑶殿七寶裝。香拂舞袖霓裳羽。臯塗天竺漫區分。總一浄明廣寒宇。 |
|
印記:
幾暇怡情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
行書 |
烟波慣與作茫茫。風想輕盈月想光。怪底寫生傳若水。由來寓意不離方。 |
|
印記:
得佳趣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
行書 |
明是雙鴛認花鴨。應愛杜詩特臻妙。雖然名相屬人為。秋水寧知分別照。 |
|
印記:
雲霞思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
行書 |
秋色入池塘。蓼花粲沙渚。嬝嬝不禁風。離離如注雨。蓮朵已難同。蘆穗還堪侶。垂岸非江蘺。盈把誰汝佇。 |
|
印記:
德充符、會心不遠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
行書 |
點點委浪萍。浮浮貼水青。生來弗著地。飄去不離莖。淺亦無慮膠。漲亦與之平。許渾喻波上。世態何重輕。 |
|
印記:
澂觀 |
|
題跋 |
清高宗 |
本幅 |
壬辰(西元一七七二年)仲夏中濣。御筆。 |
行書 |
展閱此幀。愛其意境清逸。即用諸人分賦韻。各題其上。壬辰(西元一七七二年)仲夏中濣御筆。 |
|
印記:
乾、隆 |
|
題跋 |
徐霖 |
詩塘 |
正德三年秋八月。髯仙徐霖 |
行書 |
秦淮佳麗。江左無雙。惟野趣閒情。絕少領略。每當秋夜。萬景澄鮮。雲桂落花。冰蟾瀉影。鷗波幾點。宿霧橫空。獨坐憑闌。不覺飄飄有物外之致。適友人以此幀見示。起予懷抱。因識數語歸之。正德三年秋八月。髯仙徐霖。
|
|
印記:
子仁 |
|
題跋 |
宋至 |
邊幅 |
宋至得花鴨。并錄諸賢名作 |
行書 |
(錄劉體仁詩)溶溶初升月。霧起涵清影。流輝(寒字點去)印波寒。宿鳥棲露冷。微風浪如綺。散彩紛難整。水月畫中看。人在空明境。劉體仁得水月。(錄高層雲詩)小山叢叢臨幽渚。千花萬花月中吐。微風習習吹古香。清露垂垂濕西圃。弄珠仙人淡紵衣。娟娟靜好承翠羽。一枝誰寄隴頭梅。茫茫秋思對涼宇。高層雲得桂。(錄查慎行詩)烟水憶江南。衍迤尋幽渚。粉穗澹夕霏。青紅挹秋雨。參差引魚隊。寂歷覆鷗侶。此景恍目前。蒼茫獨延佇。查慎行得蓼。(錄潘耒分詩)一片蕭疏白渺茫。風蘆拜岸老秋光。分明卻似吳淞夜。愁絕伊人水一方。潘耒分得蘆。(錄魏坤詩)蹤跡水中萍。反正紫復清。孤根自無係。弱質亦有莖。生憎隨浪逐。稍喜趁潮平。勿歎多漂泊。已勝楊花輕。魏坤得萍。(錄宋至詩)花鴨雙棲態欲活。劇愛王郎點筆妙。睡去不知涼月生。蘆花蓼花滿清照。宋至得花鴨。并錄諸賢名作。 |
|
印記:
山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