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藏品類型 | 繪畫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畫001509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
作品號 | 故畫00150900000 | |
品名 |
元趙孟頫畫箕子授書圖并書洪範 卷 Chi-tzu Explains His Teachings Chao Meng-fu |
|
分類 | 繪畫 | |
作者 | 趙孟頫 | |
書體 | 楷書 | |
數量 | 一卷 | |
作品語文 | 漢文 | |
釋文 | 惟十有三祀。王訪于箕子。王乃言曰。嗚呼箕子。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我不知其彝倫攸敘。箕子乃言曰。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彝倫攸斁。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嚮用五福。威用六極。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恭作肅。從作乂。明作哲。聰作謀。睿作聖。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四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歷數。五皇極。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惟時厥庶民于汝極。錫汝保極。凡厥庶民。無有淫朋。人無有比德。惟皇作極。凡厥庶民。有猷有為有守。汝則念之。不協于極。不罹于咎。皇則受之。而康而色。曰予攸好德。汝則錫之福。時人斯其惟皇之極。無虐煢獨。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為。使羞其行。面邦其昌。凡厥正人。既富方穀。汝弗能使有好于而家。時人斯其辜。于其無好德。汝雖錫之福。其作汝用咎。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遵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會其有極。歸其有極。曰皇極之敷言。是彝是訓。于帝其訓。凡厥庶民。極之敷言。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曰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六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強弗友剛克。燮友柔克。沈潛剛克。高明柔克。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國。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七稽疑。擇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霽。曰蒙。曰驛。曰克。曰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時人作卜筮。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身其康強。子孫其逢。吉。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庶民逆。吉。庶民從。龜從。筮從。汝則逆。卿士逆。吉。汝則從。龜從。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內。吉。作外。凶。龜筮共違于人。用靜。吉。用作。凶。八庶徵。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曰時。五者來備。各以其敘。庶草蕃廡。一極備凶。一極無凶。曰休徵。曰肅。時雨若。曰乂。時暘若。曰哲。時燠若。曰謀。時寒若。曰聖。時風若。曰咎徵。曰狂。恆雨若。曰僭。恆暘若。曰豫。恆燠若。曰急。恆寒若。曰蒙。恆風若。曰王省惟歲。卿士惟月。師尹惟日。歲月日時無易。百穀用成。乂用明。俊民用章。家用平康。日月歲時既易。百穀用不成。乂用昏不明。俊民用微。家用不寧。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夏。月之從星。則以風雨。九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六極。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 |
典藏尺寸 | 【位置】 | 【尺寸】(公分) |
本幅 | 41.4x73 | |
隔水一 | 15.9 | |
隔水二 | 15.8 | |
拖尾 | 41.4x42.7 | |
隔水三 | 15.9 |
質地 | 【質地位置】 | 【質地】 |
本幅 | 絹 | |
拖尾 | 紙 |
題跋資料 | 【題跋類別】 | 【作者】 | 【位置】 | 【款識】 | 【書體】 | 【全文】 |
作者款識 | 趙孟頫 | 本幅 | 吳興趙孟頫畫并書 | 楷書 | ||
印記: 趙氏子昂、松雪齋、趙孟頫印 | ||||||
題跋 | 文徵明 | 拖尾 | 嘉靖乙未八月文徵明書 | 楷書 | 右趙文敏公書尚書洪範一篇。並畫箕子文(點去)武王授受之意為圖。畫既古雅而小楷精絕。殆無遺恨。但無歲月可考。憶嘗見公所書莊子馬蹄篇。乃初被召為兵部郎中時書。其筆意與此正同。疑此亦當時之作。維公以亡宋公族。仕於維新之朝。議者每以為恨。然武王伐紂。箕子為紂至親。既受其封而復授之以道。千載之下。不以非(點去)為非然則公獨不得引以自蓋乎。公素精尚書。嘗為之集註。今皆不書而獨書此篇。不可謂無意也。崦西徐公舊藏此卷。間以示余為著此以備折衷。公以為何如。嘉靖乙未八月文徵明書。 | |
印記: 文徵明印、衡山、停雲 |
印記資料 | 【印記類別】 | 【印記】 |
鑑藏寶璽 | 乾隆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乾隆鑑賞 | |
鑑藏寶璽 | 石渠寶笈 | |
鑑藏寶璽 | 宜子孫 | |
鑑藏寶璽 | 三希堂精鑑璽 | |
鑑藏寶璽 | 重華宮鑑藏寶 | |
鑑藏寶璽 | 樂善堂圖書記 | |
鑑藏寶璽 | 嘉慶御覽之寶 | |
鑑藏寶璽 | 宣統帝御覽之寶 | |
收傳印記 | 文彭之印 | |
收傳印記 | 項墨林父祕笈之印(重一) | |
收傳印記 | 神游心賞(重一) | |
收傳印記 | 墨林外史(重一) | |
收傳印記 | 墨林子(重一) | |
收傳印記 | 天籟閣 | |
收傳印記 | 子京 | |
收傳印記 | 元汴之印 | |
收傳印記 | 項子京家珍藏 | |
收傳印記 | 項元汴印 | |
收傳印記 | 虛朗齋 | |
收傳印記 | 墨林祕玩 | |
收傳印記 | 項氏子京 |
主題 | 【主題類別】 | 【主題(第一層)】 | 【主題(第二層)】 | 【主題說明】 |
主要主題 | 經史‧故事 | 箕子授書 | ||
主要主題 | 人物 | 帝王 | 周武王 | |
主要主題 | 人物 | 聖賢 | 箕子 | |
其他主題 | 器用 | 樂器 | 書(書卷) |
技法 | 【技法】 | 【技法細目】 |
白描 | ||
工筆 | ||
無皴 | ||
人物衣紋描法(勻稱線條) |
參考資料 | 【類別】 | 【參考資料】 |
收藏著錄 | 石渠寶笈初編(重華宮),下冊,頁787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錄(卷八),第四冊,頁37 | |
收藏著錄 | 故宮書畫圖錄,第十七冊,頁181-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