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瓷017764N000000000 |
品名 |
明 宣德 寶石紅釉僧帽壺
Monk-cap-shaped ewer in ruby red glaze, Ming dynasty, Xuande reign (1426-1435) |
|
類別 | 陶瓷器 | |
現況類別 | 良好 | |
質材 | 礦物;陶瓷; | |
功能 | 盛裝器 | |
尺寸 | 通蓋高19.2公分 口徑長16.1公分 口徑寬11.2公分 足徑7.6公分 深16.6公分 | |
時代 |
明 宣德 西元1426-1435年 |
|
說明 | 壺口沿呈現三階段漸高邊,形似僧伽帽,尖流,如意形扁平把,長頸碩腹,矮圈足,寶珠形鈕圓頂蓋,加飾一圓形小繫。胎骨薄而堅實,施銅紅釉,色澤豔麗如同紅寶石,器內及外底施白釉,圈足底緣無釉露白胎,壺口沿邊稜角皆見有白邊。宣德寶石紅釉為世所稱,口、足或轉折稜邊常見留一道白釉「燈草邊」。 器外底鐫刻乾隆皇帝〈題霽紅僧帽壺〉詩:「宣德年中冶,太和齋裏藏。撫摩欽手澤,吟詠識心傷。潤透硃砂釉,盛宜沆瀣漿。如云僧帽式,真幻定誰常」御製詩。詩末署「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題」紀年銘(乾隆四十年,1775),並落「古香」和「太璞」兩枚鈐印。傳世隨附木座,底面刻上與器底相同的詩文,並落「比德」和「朗潤」兩枚鈐印,木座外圍上下左右另刻:「雍邸清玩」四字銘。說明本件作品為雍正皇帝於雍王府時期的收藏,亦能與〈深柳讀書堂美人圖〉之「鑑古」一軸對照,印證此段流傳的經過。 |
參考資料 | 【書名】 | 【作者/編者】 | 【出版者】 | 【出版日期】 |
《故宮瓷器錄 第二輯 明(甲)》(上編) |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 國立故宮 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 1962/01 | |
《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 | 廖寶秀、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 |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 1998/01 | |
《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 | 余佩瑾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2012/01 | |
《精彩一百 國寶總動員》 | 蔡玫芬 |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 2011/11 | |
《特別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神品至寶》 | 東京國立博物館, 九州國立博物館, NHK, NHKプロモーション, 讀賣新聞社, 產經新聞社, フジテレビジョン, 朝日新聞社, 毎日新聞社 編集 | 東京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 | 2014/06 | |
摶泥幻化:院藏歷代陶瓷 | 主編/余佩瑾;作品說明/余佩瑾、黃蘭茵、張敬昕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2014/08 | |
《故宮文物月刊》200期 | 本院圖書文獻、書畫、器物三處同仁聯合執筆 |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 1999/11 | |
Emperors' Treasures: Chinese Art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pei | Jay Xu, He Li | Asian Art Museum | 2016 | |
《皇帝的多寶格》 | 余佩瑾、侯怡利、吳曉筠、黃蘭茵、張莅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2020/04 |
款識 | 【識文位置】 | 【識文種類】 | 【全文】 |
底(外) | 御製詩文 | ||
附件 | 御製詩文 | ||
附件 | 人名款 | 古香、太璞 |
引用參考 | 〈明 宣德 寶石紅釉僧帽壺〉,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版取自《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866&Dept=U(檢索日期:2022年8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