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銅001534N00000000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品名 |
〈金薤留珍‧府〉印譜
Jinxie liuzhen fu album of seal impressions |
|
尺寸 | 待測量 | |
時代 |
清 乾隆
西元1736-1795年 |
|
說明 | 院藏有五件樣式類同的黑地金漆龍紋屜匣,內皆置木殼面小冊頁一本,以及為數眾多的銅章。由於屜匣的蓋面都有金漆「金薤留珍」楷字,且其題銘後各自附有一小字,分別為「東」、「壁」、「圖」、「書」、「府」,可知這是五組成套的印章收藏。其中的木殼面小冊頁,即為該屜匣所收銅章的目錄,而本件小冊頁即為置於「府」屜匣者。小冊頁作梵夾式,七開,木質封面有「金薤留珍 府」填綠隸款。內頁除清高宗行書題銘「金薤留珍」四字外,還書有為該屜匣所收銅章品目項類,以及銅章鈐跡、印文釋文,其鈐跡與釋文上下相對,使人一望可知該屜匣所收銅印的概況。由於本件小冊頁為第五組的「府」字號,所以內頁還有乾隆朝大臣跋語為這一套收藏所作的跋語,若與「東」字號小冊頁中成於乾隆十六年(1751)的清高宗所作〈古銅章歌〉並讀,便可瞭解這一套收藏的緣起,實因於乾隆皇帝命令臣下整理編次內府所收的前代印章。古代銅玉印之為收藏的品項,大致可追溯至宋代的《宣和印譜》,但因無實物可徵,故真實性仍有待商榷。至明代,顧從德為羅王常(製墨家羅小華之子)家藏古印刊行的《集古印譜》問世以後,才真正讓古代印記成為收藏的重要品項。影響所及,除了篆刻家多以《集古印譜》所刊為臨模範式外,人們也會想要收藏《集古印譜》中所刊的印章實物,院藏乾隆皇帝下旨編次的〈虹文薈古〉套印,就是這種影響下的產物。進一步細察「金薤留珍」諸字號小冊頁中目錄編次,其以官印為始,私印為次,並從中分別官職、姓氏,實是上追了《集古印譜》編次分類的方式。如此一來,我們更可以瞭解這一套收藏活動的性質,不只是整理內府收藏,而且還援引了明代以來的銅玉古印收藏傳統。 |
參考資料 | 【書名】 | 【作者/編者】 | 【出版者】 | 【出版日期】 |
《故宮文物月刊》368期 | 《故宮文物月刊》編輯部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2013/11 |
款識 | 【識文位置】 | 【識文種類】 | 【全文】 |
面 | 題銘 | 金薤留珍府 | |
面 | 題銘 | 金薤留珍 | |
面 | 人名款 | 乾隆宸翰 | |
面 | 人名款 | 古希天子 | |
面 | 記事 | 官印所仿自有書契以來未之有考自周官掌節始見職掌私印則秦時多鑄金刻玉以為之逮漢彌繁顧玉常少於金流者益罕我皇上稽古博物既嘗舉鐘之款識 若鑑銘若泉貨一一考據而證辨之復取秦漢以來印章列之成譜總得官印二百二十有一私印一千七十官印各從其類私印各從其姓文之不可辨識及疑者附焉名曰金薤留珍御製長歌冠於篇首古情彬郁逸韻鏘流臣等拜觀全冊爛兮若卿雲之麗霄煜乎如丹霞之成綺實深慶諸印之上蒙乙覽仰承睿藻散者以 聚湮者以彰珍同拱璧遂得傳之永永也且印文之姓氏官爵可以訂正史可以備軼聞又豈特存篆籀之遺法足供字學之一助哉天府之藏圖書典籍,玉軸縹囊焜耀延閣而笵金撥臘雕篆之末亦得登文房而邀宸賞題詠及之蓋雖不以羅致為富而細大畢收考古者獲睹西京以上韞櫝而珍襲之不亦宜乎臣等幸與編次謹拜手稽首識諸簡末臣蔣溥臣汪由敦臣稽璜臣董邦達臣裘日修臣觀保臣錢維城臣于敏中恭跋 |
引用參考 | 〈〈金薤留珍‧府〉印譜〉,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版取自《故宮典藏資料檢索》: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47222&Dept=U(檢索日期:2024年12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