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文物統一編號 | 故銅000913N000000001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品名 |
〈金薤留珍‧圖〉印譜
Jinxie liuzhen tu album of seal impressions |
|
尺寸 | 待測量 | |
時代 |
清 乾隆
西元1736-1795年 |
|
說明 | 院藏有五件樣式類同的黑地金漆龍紋屜匣,內皆置木殼面小冊頁一本,以及為數眾多的銅章。由於屜匣的蓋面都有金漆「金薤留珍」楷字,且其題銘後各自附有一小字,分別為「東」、「壁」、「圖」、「書」、「府」,可知這是五組成套的印章收藏。其中的木殼面小冊頁,即為該屜匣所收銅章的目錄,而本件小冊頁即為置於「圖」屜匣者。小冊頁作梵夾式,七開,木質封面有「金薤留珍 圖」填綠隸款。內頁除清高宗行書題銘「金薤留珍」四字外,還書有為該屜匣所收銅章品目項類,以及銅章鈐跡、印文釋文,其鈐跡與釋文上下相對,使人一望可知該屜匣所收銅印的概況。「圖」字匣主要收藏私印,計三百四十二方。若是進一步取閱「東」字號小冊頁的乾隆十六年(1751)清高宗所作〈古銅章歌〉,以及「府」字號小冊頁中的大臣跋語並讀,便可瞭解這一套收藏的緣起,實因於乾隆皇帝命令臣下整理編次內府所收的前代印章。古代銅玉印之為收藏的品項,大致可追溯至宋代的《宣和印譜》,但因無實物可徵,故真實性仍有待商榷。至明代,顧從德為羅王常(製墨家羅小華之子)家藏古印刊行的《集古印譜》問世以後,才真正讓古代印記成為收藏的重要品項。影響所及,除了篆刻家多以《集古印譜》所刊為臨模範式外,人們也會想要收藏《集古印譜》中所刊的印章實物,院藏乾隆皇帝下旨編次的〈虹文薈古〉套印,就是這種影響下的產物。進一步細察「金薤留珍」諸字號小冊頁中目錄編次,其以官印為始,私印為次,並從中分別官職、姓氏,實是上追了《集古印譜》編次分類的方式。如此一來,我們更可以瞭解這一套收藏活動的性質,不只是整理內府收藏,而且還援引了明代以來的銅玉古印收藏傳統。 |
參考資料 | 【書名】 | 【作者/編者】 | 【出版者】 | 【出版日期】 |
《故宮文物月刊》368期 | 《故宮文物月刊》編輯部 | 國立故宮博物院 | 2013/11 |
款識 | 【識文位置】 | 【識文種類】 | 【全文】 |
面 | 題銘 | 金薤留珍 | |
面 | 人名款 | 乾隆宸翰 | |
面 | 人名款 | 古希天子 | |
面 | 題銘 | 金薤留珍圖 |
引用參考 | 〈〈金薤留珍‧圖〉印譜〉,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版取自《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47220&Dept=U(檢索日期:2024年9月16日)。 |
推薦
驗證碼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