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姬壺 戰國早期,銅器、金屬器,通高78.3公分 器高68.8公分 腹深55.8公分 口徑長20.6 寬18.9公分 底徑長24.6公分 寬23.7公分

詳細資料

基本資料 文物統一編號 中銅000393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品名 曾姬壺
Hu jar of Zeng Ji
分類 銅器
尺寸 通高78.3公分 器高68.8公分 腹深55.8公分 口徑長20.6 寬18.9公分 底徑長24.6公分 寬23.7公分
時代 戰國早期
西元前475至前376年
說明 帶蓋圓角垂腹方壺。體呈橢方形,微侈口,長頸、垂腹、方圈足,頸部有一對顧龍形耳。蓋呈盝頂形,上有四個S形鈕。頸部飾仰葉紋及兩條蟠虺紋飾帶,腹部以十字形凸帶分成八個區間,上部四個區間填飾蟠虺紋,下部四個區間素地無紋。兩壺器口內壁鑄有相同銘文五行三十九字:「隹(唯)王廿又六年,聖𧻚之夫人曾姬無卹,(吾)安茲漾陵,蒿間之無匹馬,甬(用)乍(作)宗彝尊壺,後嗣甬(用)之,(職)才(在)王室。」銘文記述楚宣王二十六年(西元前344),楚聲王的夫人曾姬無卹為自己在漾陵蒿間選擇葬地。《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聲王即位六年為盜所殺,是曾姬無卹早年喪偶,晚年自知不能與楚聲王合葬,因此製壺為銘記錄獨葬之處,其用意是希望楚王室不要忘了祭祀她。壺銘字體屬於典型的戰國楚系文字,銘文內容具有史料價值。與中銅60為一對,相傳為民國二十一年(1932)出自安徽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後為劉體智先生所藏,終為本院重器。

參考資料 【書名】 【作者/編者】 【出版者】 【出版日期】
《精彩一百 國寶總動員》 主編/蔡玫芬 文字撰述:論文/蔡玫芬、何傳馨、林天人;單品說明/余佩瑾、吳曉筠、侯怡利、張志光、張湘雯、張麗端、陳慧霞、游國慶、黃蘭茵、劉祐竹、蔡慶良、鄧淑蘋、賴依縵(按姓氏筆畫排序)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1/11
《特別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神品至寶》 東京國立博物館, 九州國立博物館, NHK, NHKプロモーション, 讀賣新聞社, 產經新聞社, フジテレビジョン, 朝日新聞社, 毎日新聞社 編集 東京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 2014/06
《吉金耀采—院藏歷代銅器》 游國慶 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5/01
天保九如 : 九十年來新增文物選粹 = 90 years of collecting : A selection of fine works of art acquired by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宋兆霖主編 國立故宮博物院 2015/10
《故宮銅器圖錄》上冊下編 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 中華叢書委員會 1958/07

款識 【識文位置】 【識文種類】 【全文】
記事 隹(唯)王廿又六年,聖 之夫人曾姬無卹, (吾)安茲漾陵,蒿 之無 ,甬(用)乍(作)宗彝 壺,後嗣甬(用)之,戠(職)才(在)王室。

引用參考 〈曾姬壺〉,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版取自《故宮典藏資料檢索》: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47072&Dept=U(檢索日期:2025年1月20日)。

關聯文物

曾姬壺

銅器、金屬器 , 戰國早期 , 器高67.3公分 通高78.0公分 腹深57.5公分 口徑長20.8公分 寬18.8公分

曾姬壺

銅器、金屬器 , 戰國早期 , 通高78.3公分 器高68.8公分 腹深55.8公分 口徑長20.6 寬18.9公分 底徑長24.6公分 寬23.7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