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 文物統一編號 | 購銅000141N000000000 抽盤點紀錄 修護紀錄 |
品名 |
青銅鎏金佛塔
Gilt bronze pagoda |
|
分類 | 銅器 | |
尺寸 | 高131.0公分;底座徑38.0公分 高5.0公分;塔頂徑25.3公分 高27.0公分;塔身徑27.0公分 高78.0公分 | |
時代 |
明 崇禎四年
西元1631年 |
|
說明 | 塔由可拆組的三部份構成︰台座、塔身、塔剎,台座六面,每一轉角一穿甲胄的天王把守,每一面中央開龕一龍首攀附而出,龍首中央二角矗立,鬚上紅彩,龕內繪綠彩。台座上下刻仰覆蓮瓣。塔身第一層前後開門,其他四面作窗形,每一轉角二力士持武器守護,六塔柱環刻「唵、嘛、呢、叭、咪、吽」。其上十三層塔檐,檐口挑出深遠,以獸首收尾,尾端穿孔可繫鐸,鐸已失。每層以斗拱組成,透空,塔內中空。塔形輪廓線由下而上漸縮小,造成高聳入雲之感。六塔柱上直刻銘文。塔剎由蓮瓣、寶珠、七層相輪和蓮瓣組合而成,最頂上收頭已失,蓮瓣下六片三角形平托有圓孔,可和屋宇以寶鎖相繫。塔內殘留彩繪痕跡,塔檐底部繪紅色,間飾綠色檐椽,塔身底部,即台座頂部平台上,刻繪蓮花圖案地磚,可以想像原塔內應佈置如真實建築般富麗。明萬曆四年(1576)神宗為其母慈聖皇太后建慈壽寺,寺毀塔存,塔作八角形密檐式磚砌十四層,本件展品除塔基減為一層外,和該塔形制幾乎相同。由銘文看,造塔者在天啟元年(1621)和五年(1625)兩度齋僧,第二次奉觀音經並實際開始造大悲菩薩一尊和多寶佛塔一座,於六年後的崇禎四年(1631)完成,從塔鑄造的費時良久、形制的有所本以及彩繪的考究,很可能造和本塔相同形制大塔,而在造塔像完成後才造本塔記此事。銘文中言,奉觀音經並造大悲菩薩和多寶佛塔,和《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載相關,經中無盡意菩薩聞佛說,觀世音菩薩救助八大災難並現種種方便身以度化眾生的威神功德後,解頸眾寶珠瓔珞供養觀世音菩薩,觀音愍諸眾生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本院藏妙法蓮華經明宣德七年(1432)泥金寫本,在這段經文後插圖畫觀音合掌坐於釋迦牟尼佛前,左側畫一七層寶塔,第一層塔內坐多寶佛,兩塔形制相近,本塔塔身內殘存彩繪約略可見圓弧形的身光痕跡,可能也繪有佛像,造塔者如無盡意菩薩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先奉觀音經並造觀音像和多寶塔,以法施珍寶的功德,祈願得無邊無量的福德之利。銘文︰「天啟元年四月內弟子真林許願齋╱僧十萬八千天啟五年許跪□觀音╱經十萬八千隨錢十萬八千齋僧虔╱造大悲菩薩一尊多寶佛塔一座崇╱禎四年五月十九日造完集此無量╱功德祈保國泰民安仍祈施財受福」。 |
參考資料 | 【書名】 | 【作者/編者】 | 【出版者】 | 【出版日期】 |
《歷代金銅佛造像特展圖錄》 | 陳慧霞 | 臺北巿:國立故宮博物院 | 1996/02 |
款識 | 【識文位置】 | 【識文種類】 | 【全文】 |
底(外) | 記事 | 天啟元年四月內弟子真林許願齋╱僧十萬八千天啟五年許跪○觀音╱經十萬八千隨錢十萬八千齋僧虔╱造大悲菩薩一尊多寶佛塔一座崇╱禎四年五月十九日造完集此無量╱功德祈保國泰民安仍祈施財受福 |
引用參考 | 〈青銅鎏金佛塔〉,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圖版取自《故宮典藏資料檢索》:https://digitalarchive.npm.gov.tw/Antique/Content?uid=2624&Dept=U(檢索日期:2024年12月11日)。 |